分类 散文 下的文章

头如卤蛋背如弓,脂压俱高还痛风。
肺有结节尿有糖,胆囊结石脑卒中。
双腿静脉如蚯蚓,牙龈萎缩臼齿松。
浑身疾病如地鼠,这边锤下那边隆。
乌雀难飞手难举,原来这就是龙钟。

这是我写的一首游戏之作,命名为《自嘲·读体检报告有感》。交给某AI解读后,它竟觉得很有趣很生动,并称之为一种新类型诗歌,名曰"病历体"。我不禁莞尔。

起初我也只是觉得好玩,把这首诗分享给了几个好友,并未想过公开。毕竟我早就过了傻乎乎地通过公开自己的伤痛来博取同情的年纪。写这首诗,一是好玩,二也是警醒自己——基于身体现状,该少去想些有的没的了。

说起来,这幅躯壳对我的拖累确实不小。主要就是胖,10岁进初一时就有160斤,13岁进高中198斤,16岁高中毕业时达到了240斤。结果在高考录取时,明明达到了重点大学(大约相当于现在的985/211)的分数线,却因为种种原因滑落到了专科。这境遇大概和本家罗隐差不多,但可能比钟馗好了那么一点点吧?

好在依托于这点智商,我后来也算混得不错,取得了一些荣誉。但成就如同扔石头,哪怕是同一个人,站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扔出的距离差也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想想,如果当初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人生轨迹又会是怎样?

也是因为这幅躯壳,我的感情之路走得格外艰难。别人喜欢并追求一个女生是天经地义的"天理",而我去追求同一个女生就成了应该被消灭的"人欲"。多年来感情一片空白,直到后来我因为各种原因终于瘦下来,才有了姻缘。是真的有女生开始欣赏我了吗?恐怕主要还是外在条件的改变吧。

即便如此,青春时代的遗憾依然如影随形。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也许痛苦来源于对过往遗憾的无法弥补……如果少年时没有得到过异性炽热的喜欢和坚定不移的选择……那么中年以后总会想方设法弥补这些遗憾。可是时间变了,人也变了,自己的心境也变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抚平当初的遗憾,只会留下新的痛苦。"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警醒?

再后来,就是现在的一身病了——其中有些是先天遗传性的,有些是自己后天作出来的,反正就这样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读书期间我似乎从未受到过明显的霸凌。也许是因为我成绩一直很好,受到老师保护;也许当年的我活泼可爱,是大家的开心果,还会拉帮结伙,有一堆狐朋狗友;也许是以前的我报复心特重,吃了亏一定要还回去——跑不过追不上没关系,记在心上,逮住机会放倒就是一屁股;又或许是我一直运气都很好,遇到的同学都很善良。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或许当初的我年少无知没心没肺,其实别人已经在言语霸凌了,而我却浑然不觉?有时候我也在想,要是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不知道学生生涯会受到多少欺辱,又会形成一个什么样性格的我?

有人说,人在投胎之前已经看过这一生的剧本,自己愿意才来到这个世间。所以,这世上有人低到尘埃,身处泥泞、处处碰壁,仍然顽强而卑微地活着——就如同《活着》中的福贵一般。如果这是自己选的,那就好解释了,只不过我们不了解当初看中的是什么而已。那我又是为什么会接受这个剧本呢?也许前世的我是个愚笨而受尽磨难的人,看到这个人物智商不错就毫不犹豫地选定了吧?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如《金庸群侠传》一般。在初始化时,先随机生成一组基础数据,然后又给了一些自由点数。而操控"我"的玩家可能在他的世界因智力低下而经历过诸多苦厄,因此把这些点数一股脑儿地加在了智商上吧?

其实,我对这些病痛并不在乎,虽然它们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甚至包括过往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虽然痛过,但我真的不在乎。我最在乎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我的头脑,只要没有伤害到它,我都可以从容面对。当初我中风的时候,其实是心慌了的,所以在病床上经常去思考一些难题,发现智商没有受到影响才放下心来。

不过,这些病痛也提醒我,可能这幅躯壳磨损太大,快进入报废期了。乔布斯说:"要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度过。"毕竟现在的科技还无法让思想脱离躯壳运行,如同计算机软件离不开硬件一般。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写作的频率高了很多,想尽可能地把大脑中的想法文字化留存。如果真到了报废的那一天,这些东西能证明我来过、活过、思考过、反抗过……就够了。

在看到这个问题的那一刻,我心里一愣。猛然间,竟真想不起自己何时、何地、因何事而特别快乐过。反倒是那些平日里深埋在内心泥泞中的不堪与伤痛,如同迈克尔·杰克逊《颤栗者》MV中那些长眠地底的僵尸般,接到某种神秘信号后纷纷扭曲着身躯爬出,张牙舞爪地要吞噬我的心灵。

《天龙八部》中虚竹轻易就回答了梦姑的这个问题,并最终抱得美人归。可我却真的想不起那些曾经的快乐了,我知道这不对,我是快乐过的,那究竟是什么时候呢?

也许无忧无虑的儿时是快乐的吧?可随着年岁增长,至亲逐渐凋零,回想儿时的自己,早已忘却了当初的快乐模样,反而充满了惆怅与迷茫。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真意吗?

也许学生时代踌躇满志、挥斥方遒是快乐的吧?可命运随后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现在回想,也就只剩下如此感慨:"年少不知世道艰,鲲鹏自诩必登天","光阴虚度多遗憾,岁月蹉跎少悦欢"。

也许呼朋唤友、推杯换盏是快乐的吧?可随着韶华逝去,各自都有了生活的重心,都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家庭,现在想起来也只能感叹:"当年共饮多离乱,昔日同游尽飘零"。

也许洞房花烛、新婚燕尔、你侬我侬的时光是快乐的吧?看着那个自己决定相伴一生的人,眼中流淌着的都是浓浓爱意。可随着时间推移,陷于柴米油盐的两个人,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难免摩擦,从当初看她笑言哑哑,到如今心里嘀咕她怎么不是哑巴。维持下去更多靠的是习惯、责任以及不想折腾的心理。自己也不敢直面内心:到底还剩多少爱?更别提那些从爱侣变成怨偶的夫妻,他们还想得起当初的心动吗?

也许初为人父是快乐的吧?看着自己生命的延续、爱情的结晶,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可随着孩子的成长与叛逆,终将从"父慈子孝"演变成"鸡飞狗跳"。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也从"望子成龙"慢慢降格为"平安就好"——苏轼那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到最后往往只实现了前一半。而子女也会恨不生在帝王家,埋怨父母没能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大的帮扶。可即便真的生在皇家,父子反目的也不在少数啊。

也许好日子还在后头,我最快乐的日子就在明天!可年近五旬的我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也不容许自己这样麻醉下去。所谓"五十知天命",我就要搞清楚:快乐是什么?为什么如此易逝?痛苦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持续如此之久?

有研究表明,快乐源于多巴胺的分泌。这样看来,快乐不过是一场化学反应,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持续时间——而这个反应显然很短暂,简直一瞬而过。可痛苦又是什么引起的呢?为什么持续时间会那么长?

也许痛苦来源于"不在乎"——你在乎的人不在乎你,你在乎的事不在乎你。因为这种不在乎,甚至没有人知道你在痛苦,这让人更加痛苦!

也许痛苦来源于不知取舍的贪念,总想"既要……又要……还要……",也不管这些欲望是否相互冲突。比如在找女朋友的时候,既要年轻漂亮,又要温柔贤惠,还要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可真有这样的女孩她能看得上你吗?再比如找工作的时候,既要钱多,又要事少,还要离家近。可哪有这样的好事?就算有又轮得到你吗?

也许痛苦来源于对过往遗憾的无法弥补:如果幼时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宠爱;如果少年时没有得到过异性炽热的喜欢和坚定不移的选择;如果青年时无人赏识从而无法实现一生抱负——那么中年以后总会想方设法弥补这些遗憾。可是时间变了,人也变了,自己的心境也变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抚平当初的遗憾,只会留下新的痛苦。

也许,快乐是一阵风,吹过后就无影无踪;而痛苦是雨,让内心变得泥泞。要想消除泥泞,还需要太阳的暴晒,可对于身处黑暗中的人来说,太阳又岂是那么容易找到的?《白夜行》中雪穗的天空就没有太阳,她只好把亮司当作自己的太阳,可亮司自己都深陷泥沼,又怎么能治愈别人呢?

快乐是风,一阵一阵的,所以很难叠加;而痛苦是雨,轻易就能叠加伤害。有时候,我希望新的痛苦能成为"创可贴",覆盖掉前面的痛苦;或者希望它是能掩盖"长痛"的"短痛",成为一种两害相权的选择。可惜,现实中后来的痛苦往往是前面痛苦的"加强针"!

有一首歌叫《星光背后》,第一句就是"年轻的时候,快乐是那么简单"。是的,孩子的快乐很简单,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为什么越成长越不快乐?

如果从数理逻辑角度分析,也许快乐是一个"合取式",用"并且"连接多个条件,必须所有条件都满足才会快乐。我们小时候懂得少、考虑得少,所以条件容易满足,也就容易快乐。而随着成长,懂得越多,考虑得也越多,想要快乐就越发困难。

相反,痛苦是一个"析取式",用"或者"连接多个条件,只要一个条件成立,整个人就痛苦了。

叔本华说:“痛苦是生命的实质,而快乐只是痛苦的暂时中止。”这样说来,如果人生是一篇华丽的乐章,那么快乐就是暂时的休止符,紧接着就是高低长短不同的代表痛苦的音符。那又是谁在弹奏这些音符呢?

如果真有"造物主",祂在创造我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好的属性,也给了我很多不好的属性。这些属性既带来了快乐,也招致了更多痛苦。也许,我如何面对痛苦才是祂想要研究的内容,而那些快乐,不过是让我鼓足勇气活下去的诱饵。毕竟,实验耗材也是要花成本的,得最大化利用才行。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最快乐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佛家所说为真,我希望离开时也幽默一把——不管是去往极乐还是阿鼻,都请欢喜佛给我念一遍《大悲咒》送行。

观自在菩萨在《心经》中说:"智慧达彼岸。"可是到达彼岸又如何呢?也许那只是一个更大的修罗场,如同闯关游戏,这不过是通过了第一关而已。

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今天是我四十九岁生日。明日之后,便是我踏入人间的第五十个轮回。

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少时读此,以为是悟透天地运行之理。为此,我博览群书,穷究万般学说。及至今日才明白:所谓知天命,不过是懂得人力所不能及的界限。与其说是对天道的领悟,不如说是对自身边界的认知。由此反思,"四十而不惑"或许也并非超脱迷惘,而是习得了为世事寻找合理解释的智慧。

知天命易,行天命难。真正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怕是要到古稀之年。如今的我,虽已明白自身能力的疆界,却仍时常为不甘与执念所困,难以豁达随心。

世间有趣:少年人总爱远眺将来,暮年者常常回首往事。这大抵是"哪头长,想哪头"。站在生命长河的三分之二处,回望曾经的爱恨情仇,昔日的喜乐悲忧,早已云淡风轻。然而正是这些过往,悄然雕琢着我的心灵轮廓。

青春岁月里,我携带着两个显眼的标签:在物资匮乏年代里格外醒目的体态,以及无需太多努力便可与优等生比肩的聪慧。这造就了我既自卑又自负的矛盾性格。记得年少轻狂时,曾因贪杯而肠胃不适,自嘲道:生活不过是在便秘与拉稀间摇摆,在自大与自卑间徘徊。

如今回首,方知胖瘦原不必过度介怀,要么以毅力改变,要么坦然接受;聪明亦不值得自矜,不过是对新事物反应快些罢了。就像物理学中的功率概念,他人可以用时间的累积弥补瞬时的差距。若长期挥霍天赋,上天终会将其收回。学会与自己和解,便知人生常态不过是无奈与苟且的交织。

若以四季喻人生,此刻正值秋收时节。虽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是改变最难的时候。人生宛如双曲线函数x * y^2 = 1,横轴为时光流逝,纵轴是人生可能。伊始之时,可能性无限;随岁月渐长,可能性愈发收束。或许这就是暮年人偏爱回忆的缘由。

每个生日既是诀别,也是期许。步入第五十个年头的我,不再留恋诀别,也不再奢望期许。但愿往后岁月,既往之事莫要懊悔,错了便错了,失了便失了。圣人言"不贰过",我愿自求其次:但求不在同一块石头上重复跌倒。面对未来的抉择,选定便行,无需踌躇,更莫后悔。毕竟,人世间最深的痛苦,往往源于"既要...又要..."的贪念。

余庆何处?筑城艮方,行百余里,即至吾乡!水火既济,风山相荡。

这里的“水火既济,风山相荡”说的不仅是余庆的地理位置位于黔南(火)、黔北(水)、黔东南(巽风)、黔东北(艮山)交汇之地,更是对家乡一种特产的描述,这就是余庆县的茶。茶树为灌木,为巽;生长于山,为艮;至于水火和茶叶的关系人尽皆知,无需赘言。

别人问起余庆的时候,我会介绍:“乌江长廊山水如画,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小叶苦丁提神醒脑,构皮滩头电输天下”。如果别人再问起余庆茶的特点的时候,我会淡然一笑:“余庆茶,干净茶”。当他问道“就这么简单”?,我会对他慢慢道来:

这里的“小叶苦丁茶”,是余庆特产,还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余庆“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苦丁茶、绿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余庆茶,干净茶。这是一句简单而有力的宣传语,但是它不仅仅是一句宣传语言,它还传递着余庆茶干净的形象和品质,也反映出余庆人民勤劳、朴实的品质。这里,干干净净的茶,来自干干净净的人,种在干干净净的地,涤出干干净净的魂。

余庆县是一个农业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在这里,茶农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畏之心,他们用心耕种,从不让任何化学农药或化肥伤害茶叶的品质,保证了土地的干净和肥沃。因此,余庆茶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呵护,种出了“干干净净的茶”。

余庆人民淳朴朴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被注入了干净、清新的特点。在这里,人们不仅注重身体的清洁,更注重心灵的涤荡。这,就是“干干净净的人”!他们用茶文化来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茶在这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成为了人们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余庆的风景是迷人的,我曾在《大美余庆铭》中写道:“美哉桑梓,美在群山。看老林河,山水相间。仙人抬轿,一柱擎天。峰峦叠翠,玄之又玄。或曰中华,或曰横旦,或曰狮子,大有可观。天地之灵,不需有仙”。正是这些得天地之灵的群山,得到父老乡亲精心呵护的群山,孕育出了这独特的余庆茶。

2022年,余庆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对余庆县长期以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认可和肯定。这,就是余庆“干干净净的地”!余庆茶在这里不仅代表着品质和口感,更是代表着健康和环保,是对“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延续,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回应,是一种绿色生态饮品的代表。

在干净的茶园里,农民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用心的呵护每一棵茶树,每一个茶叶的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些干干净净的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专业技能,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和干净程度。而这些茶叶,生长在干干净净的土地上,得到了自然的呵护和保护,因此呈现出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洗涤着人们心灵中的浊物,留下干干净净的清香,“涤出干干净净的魂”。

在余庆县的茶园里,采茶的场景十分美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茶叶上时,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开始显露出活力。此时,采茶姑娘早早地来到茶园里,身穿轻便的衣服,带着一个个装满了采摘工具的篮子,准备开始采茶。旁边还有跟随而来的顽皮的小孩。要是孔夫子和曾点看见此景,一定会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及笄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黔水,风乎狮山,咏而归!

在余庆的茶园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车水马龙,只有清新的空气和翠绿的茶园。茶农们用手工采摘,用传统工艺加工,保留了茶叶的原汁原味和天然的香气,代表了余庆人民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我喜欢喝茶,尤其是余庆茶。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它有很多好处,比如降低血压、抗氧化、提神等。当看见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我就觉得很舒服。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喝茶不仅能满足口感,还能养生养心,是一种享受。喝上一口余庆茶,是这种清新干净的味道,是这种健康幸福的生活态度,是余庆人民的真诚和热情,是对在红尘俗世渐渐迷失的心灵的涤荡!

劝君多喝余庆茶,静气清心隐繁华。茶地人魂俱洁净,笑看绿水托落花。

这是2023年余庆县《余庆茶 干净茶》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一下午匆匆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