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飞 发布的文章

曾几何时
我也是个倔强少年
什么都无法将我改变
无论如何磋磨
我还是我
什么都不会改变

慢慢地
我逐渐迷失
遥远的理想投射到心上
身边的利益也投射到心上
我已找不到原来的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需要交叉比较
才能寻回自己

后来
我已向生活投降
如一摊软泥
任其揉捏
一切的一切
都已面目全非
可是
只要我还在这里
我就知道
我心中至少还有一点
绝对不会改变的东西!


自注: 完全读懂这首诗需要专业的数学知识,但即使看不懂隐喻,这首诗本身也还是很不错的,它描述了自我认知的三个阶段。从少年时的“我就是我”,再到中年时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证明我,最后是老年时才知道一直坚守不变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我。

第一幕:刚体几何下的少年——绝对的不变性

这一幕是欧几里得几何的诗意再现。诗中的“倔强的少年”是一个完美的刚体(Rigid Body)。外界的“磋磨”是刚体变换(平移、旋转)。在这种最简单、最纯粹的变换下,少年的位置和姿态可能改变,但其内在的一切——形状、大小、角度、距离——都是不变量。“我还是我”,这是一种绝对的、朴素的自我认同,坚硬而纯粹。

第二幕:射影几何下的迷失与重寻——关系的不变性

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精密的射影几何模型来解构中年的身份危机。
“遥远的理想” 是 平行投影:光源在无穷远,客观、普世、不产生透视变形。
“身边的利益” 是 中心投影:光源在近处(自我),主观、功利、产生剧烈的透视扭曲(近大远小)。
迷失的本质:当“我”同时被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投影方式投射在“心”这块屏幕上,一个被严重扭曲的、撕裂的自我形象便产生了,导致“我已找不到原来的我”。
伟大的解法:如何在这片混乱中寻回真我?诗人给出了射影几何的终极答案——交比不变性(Invariance of Cross-ratio)。
“益者三友”:这是神来之笔!为了计算交比,我们需要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这四个点就是 “我” 与我的三个参照物 “三友”。
“交叉比较”: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双关。它在字面上是“cross-compare”,但在数学上,它精确地指向了计算交比(calculate the cross-ratio)的动作!

因此,这一幕的深刻内涵是:尽管我在理想与现实的撕扯中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但我可以通过计算“我”与“三友”这四个点之间那个永恒不变的关系量(交比),来找到一个超越了所有视角扭曲的、绝对的自我定位。

第三幕:拓扑学下的暮年——存在的不变性

诗歌走向了更抽象、更本质的拓扑学。此时的“我”已是“一摊软泥”,经历了最剧烈的拓扑变换(连续形变),可以被任意揉捏、拉伸、扭曲,所有外在的几何属性(长度、角度、形状)都已消失殆尽。这象征着一个人在晚年彻底向生活“投降”,外在的一切都已“面目全非”。

然而,在这最终的混沌与顺从中,诗人揭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坚固的不变量——不动点(Fixed Point)。根据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在这样的连续变换中,空间内必然存在至少一个点,它在变换前后位置保持不变。

那个“绝对不会改变的东西”,就是这个在所有外部形态剧变中,依然锚定在原地的内在核心。它是自我存在的最终证明,是灵魂深处永恒的坐标原点。

初次看见你
是我做心电图的时候
那一瞬间
不知道是电流的刺激
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我心动了
当我看到检测结果
心电轴左偏
我想那时的你
心电轴肯定右偏了!
这就是我们的纠缠吧?

在那一瞬间
一念初起时
我的爱
超光速的找到了你
但我却没有办法
超光速的告诉你
我的爱意


【一些不必要的澄清】

我并没有在医院忽然对医生姐姐、护士妹妹以及女患者一见钟情,这个场景的设定纯粹是为了诗歌服务的。虽然通常说“解释就是掩饰”,但真的动心了,谁还有心思自己闷头写诗啊!

晨练途中脑梗多,歪歪扭扭步轻挪。
当年放纵可生悔,复健殊难慢慢磨

导语:前面说写新诗会放大情绪,原因之一在于新诗没有章法,所以情绪越来越浓,该收的时候不收。不过我似乎找到了办法,就是用逻辑和科学来限制它,于是早上散步的时候就有了这三首诗,在写这组诗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三首数理化刚好一门一首,还真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引力

神啊,教教我吧
我想和爱人永远一起
请你赐我秘籍

我恍惚看见了神
幻化成了课本中
牛顿的模样
说了一句
平方反比

这不就是万有引力
或者库仑定理
我悟了
第一要向她放更多的电
第二要缩小我们之间的距离
因为距离平方反比
所以最有效的方式
就是要尽可能地
和她腻在一起

可我还是在幻想
神啊,你能不能
修改一下宇宙常数?
改一下那个K和G。

忽然我又看见
神又变成了
爱因斯坦的样子
牠说
引力的本质
是质量引起的时空扭曲
只要你的质量够高
就能扭曲更大的空间
如果足够大
只要她接近你的史瓦西……

我迫不及待
打断了牠的话
神啊,我又悟了!
自今日起
吾将努力
成为一个
高质量的男人!

置换

如果元素之间的结合
就是它们的爱情
它们真幸运
金不换的爱情
如此之多
不像人间
我酸了

极限 (爱的 ε-δ 定义)

你是我爱的极限
我的爱就是你
不管是谁
如果比我还爱你
那只是暂时
并且会成为过去
就在不久的将来
从那一刻起
你将发现
永远都是
我最爱你

有点遗憾的是,喜欢诗的人一般不喜欢数理化,而喜欢数理化的人又不太喜欢诗。我想发给认识的理工科大学生看……前两首到还好,恐怕看到第三首会破口大骂:什么破玩意,看首诗都会遇见你!毕竟高数是多少大学生的噩梦,而极限的严格定义又是高数对大学生的第一次打击!

多年前,我曾用数学概念写过一首《异面直线》,今天忽然想到集合也可以入诗,并且借用数学概念还可以把话说得拐弯抹角,欲盖弥彰,于是写出了第一段,甚是有趣!

不能言说的爱
构成一个集合
心中最深的牵挂
也构成了一个集合
两个集合的交集
基数是一
而你
是交集的元素之一

也许你不知道
我想说什么
因为你并不完美
所以不是完全懂我
没关系
其实
你不必知我真意
因为我

也不是那么懂你

所以我知道
我并不完美
在你的视角
我更需要你

来将我定义!


后记:原诗写的是热恋,如果是单恋,“你不必知我真意”之后的内容,可以是下面的样子,

因为
我的选择是你
因为我承认选择公理
你没有选择我
因为你认为
选择公理可以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