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又言:"吾百占而七十當。"由此观之,占筮确为易学不可或缺之环节,而非后世某些纯义理派所谓可弃之末节。

若论术数与《易经》的关系,宜取其精要而舍其繁芜。如虞翻之于关羽的精准预测,如《宋史》中说邵雍“遇事能前知”,可见术数得其门径者,确能窥天机之一二。然而,术数之道贵在返本溯源,以大衍之数、梅花易数等本源于《易经》象数体系者为宜,如高岛吞象之法;而非后世纷繁复杂、过度依赖五行牵合之术。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观其象而玩其辞",与《易经》本义相契合。

值得深思的是,即使如孔子这般睿智之士,亦坦言"百占而七十當",展现出对术数准确性的理性认知与谦逊态度。此一坦诚之言,或许正是对后世"神算"迷信的最佳警醒——七成准确率已属难得,宣称百发百中者,恐怕是对易道的误解或有意夸大。这不仅揭示了术数自身的局限性,更彰显了古人面对未知时的理性态度。

故而,学习《易经》,术数固然可资参考,但须知其为辅助工具而非核心。真正的易学修养,在于理解天地变化之理、把握事物发展之势,而非执着于术数的机械应用。术数若能助人洞察变化、启发思考,则为有益;若沦为盲目依赖之具,则反而偏离了"易"之本义。

标签: none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