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执政者的政治智慧
老子所言"绝圣弃智"诸语,当非对寻常百姓之告诫,而是针对执政者的政治箴言。
老子所言"绝圣弃智"诸语,当非对寻常百姓之告诫,而是针对执政者的政治箴言。
关于「中庸」之「中」,传统解读多将其视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如「允执其中」。然而,达至此境殊为不易,正如孔子所叹:「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云:"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又言:"吾百占而七十當。"由此观之,占筮确为易学不可或缺之环节,而非后世某些纯义理派所谓可弃之末节。
本文从文本阐释学角度重新审视《易经》的历史价值与意义生成机制。针对"3000年前知识有限条件下何以产生《易经》这样的著作"这一问题,文章提出"意义后构"的核心观点:《易经》的哲学价值主要来自历代解读传统的累积建构,而非其原初文本的固有深度。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不是可以说先有道和德,然后才有物?关于《道德经》的解读,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我也就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