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文本阐释学角度重新审视《易经》的历史价值与意义生成机制。针对"3000年前知识有限条件下何以产生《易经》这样的著作"这一问题,文章提出"意义后构"的核心观点:《易经》的哲学价值主要来自历代解读传统的累积建构,而非其原初文本的固有深度。

阅读全文